贵阳股票配资 人文周刊·中原风·名家
《 河南日报 》( 2025年09月24日 第 11 版)贵阳股票配资
编者按:9月20日,著名作家王剑冰以散文作品《斯文在兹》荣获第二十一届百花文学奖。本文是他应中原风之约撰写的最新佳作。
□王剑冰
一
从郑州到这里其实不远,但找寻却费了一番工夫。藏在心底的向往,终是无法舍弃。
终于看到了,这覆满绿色的地方。就像走入一个梦境,静静的,没有一点声响。这就是郑韩故城和溱洧河。故城苍苍,溱洧泱泱。其实,溱洧是两条水,从远处流来,渐渐合在了一起,合成了《诗经》中的《溱洧》。
河边清静而宽阔,到处散发着清馨的气息,说不上是泥土还是植物,纯纯的,有着一种中原的味道。再用一场小雨搅拌了,就更加润泽。一些不知名的小花悠闲地开着,草们更是随意,爬得到处都是。
最让人惊叹的,是河中偌大一片绿色,那般鲜艳的绿,直向远方铺排开去,小雨的浸染下,更是与古城的黄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那在微风中浮动的阵势,就像一群女子擎着伞在赶早集。
展开剩余78%那是莲,是古代传递给我们美妙感受的植物。
二
1923年的夏末,新郑东关一个叫李锐的人,在自家宅地里,竟然发现了郑国国君的大墓。出土文物很多。其中的一对青铜方壶,简直把人们惊呆了。壶盖上饰有两层莲瓣,莲上立一只引吭长鸣、振翅欲飞的仙鹤。两种美物放在一起,就是一种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啊!那时候的莲,已经被我们的先人视为既能欣赏又可食用的美妙植物。
古老的溱洧之水与《诗经》并流着,诗经最精美的部分《郑风》就产生于这里。这片土地上,人丁兴旺,文化发达,爱情的莲花层层翻动,古老的城墙和溱洧河水记录下人们的歌唱。
飘然于溱洧水边的爱情,不能不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。即使是烽火连三月,即使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苦痛,也依然阻挡不住纯美与执着。三月上旬,按照郑国风俗,人们要在东流水中洗去污垢,祓除不祥。“溱与洧,方涣涣兮。士与女,方秉兰兮。”青年男女有了交往相会表达爱慕的机会。
溱洧两岸广袤的平野上,人们欢快地涌来,自在地洗浴和游玩。莲叶间躲闪着娇羞与大胆。“子惠思我,褰裳涉溱。”这是青年男女在溱洧河边游春欢会的图表。
似今天一样的清晨,蔓草茵茵,少男和少女在露珠的闪烁中相遇,英俊潇洒与美丽妩媚使这晨光格外放亮。《诗经》记录下了古老中原淳朴而浪漫的民风。
一个女子走出东门,悄悄来到一棵粗壮的栗树下,眼望之处,是一排排住家的房屋。望了许久,却不能望见那个想念的人。左近的土坡上,生长着蓬蓬勃勃的风车草,风儿吹来,草叶张狂地舞。女子的心也在狂舞。拔一棵在手,放在嘴边吻着,那是女子喜欢的植物,集得多了,就可以染布,做成华丽的嫁衣。而此时,她只能吟出一段歌词:东门之栗,有践家室。岂不尔思?子不我即。
三
情爱给人们带来了欢乐,给生活带来了稳定与繁盛,给文化带来了鲜活与内涵。情爱促进了生命的繁衍,社会的发展。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地处中原腹地的新郑,又是摇篮的中心地带。与溱洧之水和郑韩故城并誉的,是新郑黄帝故里。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巧合,着实是这块丰厚的土地上,有着太深太广的历史积淀。
黄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神话般的人物,他与炎帝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。史书上说“昔少典娶于有娇氏,生黄帝炎帝。”少典与有娇是两个互通婚姻的部族,黄帝与炎帝便是少典族的子族。少典是有熊国君。有熊即新郑。炎帝族从少典族分支出来,迁往陕西西部。而黄帝生昌意,昌意生颛顼。颛顼生老童,老童生祝融。黄帝族是先古中原最大的族群,他的后代几乎占据了大部分中国。现在,每年都有华夏子孙前来新郑朝拜。
很难想象,在同一个地方,会发掘出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。现已考证,距今八千年前后的裴李岗文化遗址,是少典族阶段的遗留;距今五千年至七千年的仰韶文化遗址,是黄帝族阶段的遗留;距今四千年至五千年的龙山文化遗址,是祝融阶段的遗留。
有个词叫源远流长,在这块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土地上,必会有着某种连续性。公元772年,一个伟大的诗人诞生于新郑东郭宅。这个从小就在溱洧河边玩耍的孩子,一定汲取了《诗经》鲜活的养分,而成为名传后世的大诗人。诵读白居易,会感到诗里始终有着《郑风》的沉实与飘逸,民生民情时时泛浮在字里行间。
离别五十六年后,这位新郑老乡重游故里,写下两首名作。其一《经溱洧》:“落日驻行骑,沉吟怀古情。郑风变已尽,溱洧至今清。不见士与女,亦无芍药名。”看着自小玩耍其中的溱洧河,这位白老先生也是想起了“士与女”们的爱情生活,禁不住慨叹万分。
四
荷叶上翻动着太阳。有风吹来,太阳变幻着光点。莲花在叶下,出污泥不染;莲叶在花上,更是不染污浊。有人说,莲代表着一种精神,而我觉得,在溱洧流经的这片大地上,莲还代表着一种浪漫。
想不到多少年过去,溱洧河依然清且涟漪。莲叶田田,不染污泥的莲,穿风尘,走日月,携着不弃的情怀,不变的歌声,飘然于天边。
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